有很多打工仔的夢想都是擁有一個自己的家,但樓市一直高企不下,到底港人的入息中位數可以追上樓價嗎?還是憑入息中位數的收入已經不能負擔起樓價?
政府統計處公佈了最新的入息中位數,2017 年香港男性僱員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為 $19,000,而女性僱員為 $13,000,合計平均是 $15,500。另外,家庭月入中位數最新數字是 $34,800,是創了歷年新高的。
延伸工具︰樓市按揭供款、壓力測試、保險費用計算機
入息中位數與樓市平均呎價走勢
由於政府統計處還未公佈 2018 年的僱員入息中位數,所以 2018 年只有樓市平均呎價,另外,樓市平均呎價是取自同年 6 月份。
由以上圖表可以看出樓市平均呎價是愈來愈接近僱員入息中位數,這是不是代表了打工仔愈來愈難買樓?
以下是實際圖表內的數字︰
年份 | 每月入息中位數 | 樓市平均實用呎價 |
---|---|---|
2001 | 10000 | 3420 |
2006 | 10000 | 3971 |
2011 | 11300 | 7333 |
2015 | 14500 | 10771 |
2016 | 15000 | 9884 |
2017 | 15500 | 11667 |
2018 | 13501 |
以下是每月入息中位數與樓市平均實用呎價的實際差距︰
年份 | 每月入息中位數 | 樓市平均實用呎價 | 差距 |
---|---|---|---|
2001 | 10000 | 3420 | 192.40% |
2006 | 10000 | 3971 | 151.83% |
2011 | 11300 | 7333 | 54.10% |
2015 | 14500 | 10771 | 34.62% |
2016 | 15000 | 9884 | 51.76% |
2017 | 15500 | 11667 | 32.85% |
2018 | 13501 |
可以看出由 2001 年開始,每月入息中位數和樓市平均實用呎價差距差不多是 3 倍,換句話說,2001 年當時的入息中位數可以每月購買 3 格的階磚,到了 2017 年只可以購買差不多 1 格多一點點的階磚,樓市平均實用呎價的升幅是大大跑贏入息中位數很多。
不如再看看男女分開計算的僱員入息中位數對於樓市走勢又如何。
男女入息中位數樓市平均呎價走勢
由於政府統計處還未公佈 2018 年的僱員入息中位數,所以 2018 年只有樓市平均呎價,另外,樓市平均呎價是取自同年 6 月份。
由以上圖表可以清楚看出樓市平均呎價是愈來愈愈接近女性僱員的入息中位數,這代表了女性僱員愈來愈難負擔得起樓價,特別是不想靠其他人,只想靠自己獨力購買一個家的女性來說,增加了不少困難度。
而男性僱員的入息中位數看似和樓價升幅相若,但其實也慢慢被樓價升幅追上,只是沒有女性僱員的入息中位數嚴重。
以下是實際圖表內的數字︰
年份 | 每月入息中位數 (男) | 每月入息中位數 (女) | 樓市平均實用呎價 |
---|---|---|---|
2001 | 12000 | 8800 | 3420 |
2006 | 11500 | 8000 | 3971 |
2011 | 13000 | 9300 | 7333 |
2015 | 16500 | 11700 | 10771 |
2016 | 18000 | 12000 | 9884 |
2017 | 19000 | 13000 | 11667 |
2018 | 13501 |
以下是男性僱員每月入息中位數與樓市平均實用呎價的實際差距︰
年份 | 每月入息中位數 (男) | 樓市平均實用呎價 | 差距 |
---|---|---|---|
2001 | 12000 | 3420 | 250.88% |
2006 | 11500 | 3971 | 189.60% |
2011 | 13000 | 7333 | 77.28% |
2015 | 16500 | 10771 | 53.19% |
2016 | 18000 | 9884 | 82.11% |
2017 | 19000 | 11667 | 62.85% |
2018 | 13501 |
以下是女性僱員每月入息中位數與樓市平均實用呎價的實際差距︰
年份 | 每月入息中位數 (女) | 樓市平均實用呎價 | 差距 |
---|---|---|---|
2001 | 8800 | 3420 | 157.31% |
2006 | 8000 | 3971 | 101.46% |
2011 | 9300 | 7333 | 26.82% |
2015 | 11700 | 10771 | 8.63% |
2016 | 12000 | 9884 | 21.41% |
2017 | 13000 | 11667 | 11.43% |
2018 | 13501 |
看了實際數字差距後,發現樓市升幅實在非常高,令原本每月的購買力變成大約只有 3 分 1。
那再來看看家庭入息中位數又如何。
家庭入息中位數與樓市平均呎價走勢
由以上圖表可似家庭入息中位數的升幅也是和樓市升幅差不多,但原來以實際差距的數字來看也是被樓市升幅追上的。
以下是實際圖表內的數字︰
年份 | 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 | 樓市平均實用呎價 |
---|---|---|
2001 | 20000 | 3420 |
2002 | 20000 | 3119 |
2003 | 18600 | 2420 |
2004 | 19000 | 3515 |
2005 | 19100 | 4142 |
2006 | 20000 | 3971 |
2007 | 20100 | 4135 |
2008 | 21500 | 5236 |
2009 | 21000 | 4971 |
2010 | 21500 | 5907 |
2011 | 23000 | 7333 |
2012 | 25000 | 7829 |
2013 | 26800 | 9133 |
2014 | 28200 | 9014 |
2015 | 30000 | 10771 |
2016 | 31000 | 9884 |
2017 | 32300 | 11667 |
2018 | 34800 | 13501 |
以下是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與樓市平均實用呎價的實際差距︰
年份 | 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 | 樓市平均實用呎價 | 差距 |
---|---|---|---|
2001 | 20000 | 3420 | 484.80% |
2002 | 20000 | 3119 | 541.23% |
2003 | 18600 | 2420 | 668.60% |
2004 | 19000 | 3515 | 440.54% |
2005 | 19100 | 4142 | 361.13% |
2006 | 20000 | 3971 | 403.65% |
2007 | 20100 | 4135 | 386.09% |
2008 | 21500 | 5236 | 310.62% |
2009 | 21000 | 4971 | 322.45% |
2010 | 21500 | 5907 | 263.97% |
2011 | 23000 | 7333 | 213.65% |
2012 | 25000 | 7829 | 219.33% |
2013 | 26800 | 9133 | 193.44% |
2014 | 28200 | 9014 | 212.85% |
2015 | 30000 | 10771 | 178.53% |
2016 | 31000 | 9884 | 213.64% |
2017 | 32300 | 11667 | 176.85% |
2018 | 34800 | 13501 | 157.76% |
結語
在折線圖上看的升幅與原來的實際升幅差距是這麼大,因為大家的起點不同,就算在折線圖上看來兩者是以平行的方式一起向上升,但其實起點更低那方的升幅是大大超過另一方的。
舉個例子︰例如 1990 年入息中位數是 $10,000,而樓市平均實用呎價是 $1,000,到了 1991 年大家也是多了 $1,000,在折線圖上看,兩者以平行的方式一起向上升,但實際是入息中位數只多了 10%,而樓市平均實用呎價是多了 100%,差距就是這麼大,所以從以上折線圖看得出樓市平均實用呎價比入息中位數升幅更高,這是一個極誇張的訊號,有時不要單純憑一張圖表就立即去判斷,這很容易出錯,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多幾款不同的圖表來分析,再以實際數字去測量。
由於這些圖表是以宏觀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入息中位數是將社會上無數個體的數據化成一個個體去看待,當中一定會有一些極端的數字出現,但在數字上是看不出來的,所以這些圖表只供參考,只代表了社會整體上的大方向,並不能將圖表上的內容套入每個人或事上。
回應標題︰樓市升幅是大大超過打工仔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的升幅,打工仔是愈來愈難買樓的,所以再有人說因為你不努力,所以買不到樓時,你可以利用數據來擊到他。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美聯物業
延伸閱讀︰